金色麦浪,绿树掩映, 站在高岗上眺望鸣皋镇杨海山村,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景图延展开来,伊川县人大代表、杨海山村党支部书记杨红杰头戴草帽开启了一天的绕村游。他时而趟进麦田,用手揉搓麦穗,盘算今年的收成;时而走进刚刚栽植的烟田里,蹲下身子看一看幼苗长势。
“补苗呢!栽的啥品种?”路过一片红薯地,杨红杰老远就和村民打招呼,询问生产情况;离得近了,还仔细询问村民对土地种植、农田改造的建议。琐碎的小事,是杨红杰的日常工作,久而久之,他会将绕村游的见闻用心梳理,记录在小本子上,经过斟酌最终按照程序向上反映真实的社情民意。在参加人大会议期间,他积极献言献策,一个人先后提出中沿路建设、顺阳河沿岸提升、 农田改造等10条建议。
“守初心践使命,重实干敢担当,为建设和美幸福杨海山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杨红杰的诺言和目标,落实到行动上,那就是一件一件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如今的杨海山村,街道整洁,路面如新,绿树红花,街街有景。杨红杰任职杨海山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三年时间,该村已由软弱涣散村转变成了“五星”支部村,先后荣获了“市级乡村振兴先进村”“市级集体经济先进村”“市级‘三清两建’十佳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见贤思齐,见善自比。”“斤斤计较,天天有架吵;人人互让,事事好商量。”村里一处建成不久的小游园,成了街坊邻居休闲的好地方,讲和长廊上方几条推心置腹的标语,道出了农家和睦的真谛。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干啥事也就顺畅了。杨红杰除了利用温馨场景感召群众,还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代表联络室,把每周一定为“联系群众服务日”,联络室现有县镇两级人大代表3名,大家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为杨海山村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采纳群众意见,实施了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按照市委“7+N”标准对乡里中心进行整体提升,目前可为村民提供18项服务;实施了村内全长3.3公里道路“白变黑”,全村进行了绿化,并在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270盏,新建党建、孝贤和农耕3个文化活动广场。
“真是不敢想,变化太快了!”在一林荫处,杨红杰蹲在地上和几名群众攀谈,79岁的杨定江老人回忆,门口几年前还是垃圾坑,现在却成了美丽的小公园;86岁的高翠娟老人则说,门口变美了,空气也新鲜了。据杨红杰介绍,杨海山村开展“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全村实现了应收尽收;建好用好“一网双联多元”治理体系,全村划分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有村干部担任的网格长、副网格长和两名网格员,每名党员则化身“人民代表联络员”,分别联系5到15户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全县率先探索推行积分制+数字化管理制度,建设了村集体积分超市,利用线上、线下申领积分,调动全体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琴声悠悠,唱腔婉转。在乡村驿站门外阴凉处,一名戏曲爱好者在二胡的伴奏下,倾情演唱着豫剧选段《为人民撑起一片天》。乡村振兴靠什么?幸福到底是什么?杨红杰说只有六个字,那就是“强经济、促发展”。他始终认为,没有经济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在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同时,杨海山村着力培育壮大烟薯轮作主导产业,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种殖”的模式,集中连片流转土地4000余亩,打造两个双千亩烟薯轮作示范方,建立“双绑机制”,带动300余名村民常年稳定务工,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实现了双提高,年人均可增加收入4500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2021年达到15万元,2022年达到35万元,2023年达到65万元。群众幸福感也一年更比一年多。
小麦将归仓,烟薯正成长。寒暑几易,又至小满,杨红杰并没有真正感到满足,在他看来,群众就是海,百姓就是山,乡村振兴的道路还有很远,和美幸福的杨海山村才刚刚迈进门槛,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党支部书记,他要拼尽全力为群众服务,担负起“头羊”任务,崇尚和美,凝心聚力,塑形与铸魂并重,进一步厚植乡村文化内涵,绘就和美、幸福、宜居乡村新画卷。
(刘晓金 李德伟)
- [打印网页][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