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杭州考察学习营商环境建设感悟伊川县人大常委会 党组书记 主任 马建民
近期,伊川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赴杭州学习考察当地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杭州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成绩斐然,特别是宇树科技、深度求索、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等“杭州六小龙”强势崛起,更是杭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在创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杭州通过全方位、系统性的举措,打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成就了六家企业的腾飞,更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其发展经验对伊川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杭州营商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 数字化赋能政务服务。杭州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借助强大的数字技术构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一网通办”,各类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办理流程优化,许多业务可全程网上办理,极大缩短了办事时间和成本。杭州“城市大脑”已汇聚58个部门、362亿条数据,实现企业开办“分钟制”审批。例如,企业开办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最快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手续,涵盖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社保开户等多个环节,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精准化政策扶持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企业,杭州制定了精准细致的产业扶持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研发补贴、税收优惠、人才政策倾斜等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同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像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众多企业受益于这些精准政策,实现了快速发展。例如,强脑科技在引进高端科研人才时,能申请人才补贴,解决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问题,确保人才安心为企业效力,保障企业智力资源充沛。
(三)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杭州积极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府主动作为,深入了解企业需求。通过定期召开政企沟通会、设立企业服务专员等方式,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杜绝乱检查、乱收费等现象,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四)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杭州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资源,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此外,还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技术交流活动,为企业提供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合作的机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对伊川县营商环境建设的启示
(一)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1.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伊川县应加大对数字政务建设的投入,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梳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流程,推动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在线下政务大厅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例如,推动伊川县政务服务线上化,简化审批流程(如企业注册、项目备案等),探索“一窗通办”“掌上办”试点;优先在产业园区或重点乡镇试点数字化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部门资源,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2.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如“企业服务日”),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行业协会交流会等,倾听企业声音,了解企业诉求。选派优秀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规范行政行为,杜绝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例如,设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由人大代表、企业家组成监督团,对政务服务进行“沉浸式”测评,并将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二)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培育经济增长极
1.聚焦产业链集群化。伊川县应立足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如杜康酒文化、伊河生态资源、石墨硒材料等,积极推动“农业+深加工”“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链的发展。建立富硒小米、富硒红薯、富硒蔬菜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推动产业从初级加工向功能食品、生物提取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伊川县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2.创新驱动与传统升级并重。设立县级产业创新基金,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如耐火材料、机械制造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利用洛阳都市圈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配套制造业。加强与洛阳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协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引导耐火材料企业研发新型环保耐火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市场占有率;支持机械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强化基础设施与要素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1.补足交通物流短板。加快对接洛阳、郑州的交通网络建设,如推进高速连接线、铁路货运站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能够有效缩短伊川县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物流时间。建设县域物流枢纽,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推动伊川县电商物流园建设,吸引快递企业入驻,整合县域快递资源,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让伊川县的优质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走向全国市场,同时也为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提供高效的物流保障。
2.人才与资金双轮驱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伊川县的转化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为伊川县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例如,推出“伊川英才计划”,吸引本地籍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技术工人。
(四)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1.完善精准政策扶持机制。深入调研伊川县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政策。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确保企业知晓并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建立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根据企业反馈和实施效果,及时优化政策内容,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例如,发挥本地农业、文旅资源禀赋,针对中小企业推出“定制化”政策包(如农产品加工补贴、文旅项目绿色通道);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特色产业贷”“乡村振兴贷”等产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行“柔性执法”(如首次轻微违法免罚),增强投资者信心。
2.品牌化营销。学习杭州“城市IP”打造经验,以“杜康文化”“伊河生态”为核心,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如杜康酒文化节,充分展示伊川县的文化魅力和资源特色。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力量,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广泛宣传伊川县的优势产业、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提升县域品牌影响力,吸引外部投资。例如,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展示伊川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成果,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关注伊川。
三、差异化发展路径建议
短期重点:优先改善政务效率与基础设施,解决企业“痛点”。在短期内,伊川县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企业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问题上。优先改善政务效率,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速度,让企业能够快速开展业务。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物流设施的建设,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物流时间。例如,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实现部分审批事项的即时办理;推进高速连接线的建设,提高伊川县与外界的交通便利性。
中期布局:围绕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加工、文旅)构建产业链,形成区域竞争力。伊川县应围绕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加工、文旅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区域竞争力。例如,进一步打造伊川县富硒农产品品牌,提升富硒农产品知名度,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开发伊川县青铜小镇、龙凤山古镇等特色文旅线路,提质升级文旅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伊川文旅对外影响力。
长期战略:通过数字化、绿色化推动产业升级,融入洛阳都市圈协同发展。伊川县应积极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积极融入洛阳都市圈,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例如,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建设绿色工厂;加强与洛阳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对接,共同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杭州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为伊川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伊川县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富硒农业为支点,以杜康文化为灵魂,以数字治理为经脉,以“小而精、特而强”为方向,通过优化服务、聚焦产业、补齐短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兴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打印网页][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