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以来,伊川县人大常委会制定执法检查方案,成立执法检查组,召开协调会、培训会,在做足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由县人大法制委员会牵头,采取听取汇报、走访座谈、调研检查等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认为,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进“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一是科学规划,强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坚持因地制宜,把本土特色优势品种谷子、红薯两大杂粮列为县域主导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兼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共筑大食物观。抓住土地富硒优势,编制了《伊川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谋划以富硒功能农业为核心,深入挖掘本地4000年谷子种植历史和上百年甘薯种植传统,突出小米、红薯两个特色产品,谋划构建“2+N”富硒产业体系。建设富硒农产品检测体系,方便本地富硒农产品的送检、认证,引导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规范种植,科学管理,促进标准化生产,有效破解富硒农业发展的壁垒和瓶颈,努力叫响伊川--全国富硒小米第一县、富硒鲜食红薯第一县的产业品牌。二是科技赋能,促进生态绿色循环。推广种养结合模式,不断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精量控制等技术,为产业区配套水电路设施,全面了提升土地品质,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促进了耕地地力提升,保护了生态环境。全面对接国内一流的种质资源和种养技术,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充分运用最先进的农机、农资、农技进行科学种田、绿色生产,培育最优质的富硒红薯、富硒小米等特色区域农产品,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我县富硒农产品知名品牌。申报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粮改饲项目、肉牛养殖大县培育县项目、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等,秸秆喂牛、牛粪还田,实现了生态绿色循环。与中电投新农创公司合作,正在实施牧光互补为一体的生态养殖项目,通过打通肉牛产业链,促进农牧产业良性发展。三是龙头带动,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发展模式,积极扶持县域内金秋、金粟、伊河桥、三康米业、岭上绿色农业、世恒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创业辅导、信贷支持、收贮合作等方式,鼓励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先后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市级30个,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2个、省级9个、市级49个,省级家庭农场3个,市级6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2个、市级1个,带动全县8万余农户发展红薯、谷子产业,436户农户发展优质鸡养殖。四是重视农业文化,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把青铜文化、粟文化、地域特色等融入农业品牌中,不断加强宣传,依托红薯博物馆、小米博物馆把农耕文化传承列入科普研学、劳动教育相关内容,传承和发展优秀农业传统文化。
针对在“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检查组建议,要聚焦重中之重,进一步促进乡村优先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一法一条例” “四个优先”的要求,切实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健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要加强对“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政府应当”的法律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聚焦高质高效,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能级。要按照“一法一条例”规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做强做大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好、维护好我县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水平。要积极拓展乡村产业形态,协调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业态深度融合。要鼓励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聚焦全域全面,进一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要按照“一法一条例”规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地域特色多样性保护,避免“千村一面”。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提高保障水平。要聚焦富裕富足,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根据“一法一条例”规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强村富民。要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重点加大对失劳失能等残障低收入农户的保障力度。要重视村级负债情况,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供稿:法制委员会 农村工作委员会)
- [打印网页][ 责任编辑:管理员 ]